【明博体育】丰臣秀吉与石田三成:稗官野史之一(十五)政治身份

  本章系题外话,给大家介绍一下封建社会中较为常见且对于政治博弈极其重要的一个政治概念:“政治身份”,相信很多人对此不太了解。“政治身份”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外在表现形式,源于政治人物的对手和附庸对他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承认和认可。因而“政治身份”是外部赋予的,可以说是对于其自身权力和权威的外部认证。权力、权威和身份是政治人物的内外两面,当政治人物获得权力和权威的时候,一个相应的身份也便相伴相生,权力、权威是其内核,而身份则是其外核。

  在封建社会,上尊号是政治身份赋权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封建社会里,政治人物可以有哪些政治身份呢?“上尊号”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身份。在宗教化、神权化、等级化、神秘化色彩越浓厚的社会中,“上尊号”就越是大行其道。除此之外,“姓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身份。在封建等级制社会中,“姓氏”可以成为直接表示自身社会等级和政治地位的“政治身份”。另外,“世袭爵位”作为显赫的政治身份,一直在封建社会中广为流行。还有“荣誉官位”也是政治身份的重要象征,比如说位列三公的“太傅”、“太保”、“太师”。总的来说,“政治身份”主要是政治人物凭借着自身能力所获得的来自于外部的承认和认可,但也有些“政治身份”源于内部的赋予。例如:“太子”。又比如:“托孤之臣”。那么政治身份有哪些作用呢?政治身份与政治人物的“内心需求”无关!尽管很多人会把政治人物追求这种虚名与“虚荣心”、“自尊心”、“自卑感”、“攀比心”、“童年经历”等等内在心理挂钩,引入稗官野史的秘闻艳俗之中,但是政治身份在政治博弈中是有实际作用的,而且在封建时代还相当的重要。

  萨拉丁:我是“圣城光复者”,这个政治身份能带给我的可太多了“政治身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赋予了政治人物合法性。政治身份就是在给政治人物“正名”,有了“大义名分”,“倚天屠龙,谁与争锋”,从此可以身正令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身份”的第二个重要作用是赋予了政治人物相关的政治权利。这里的“权利”不是指的“行权能力”,而是指一种“行权资格”。你能不能做某事,不仅仅指的是你有没有能力做,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资格做。是否具备某一政治身份,关系到你行权是否“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例如:临终托孤的“顾命大臣”,有这个身份和没这个身份,在行权资格上可大不一样。“政治身份”的第三个重要作用是赋予了政治人物独享的政治特权。在封建社会中,政治特权往往会附着于某一政治身份之上,有了这个身份,才能享有相应的特权。

  参政议政是只有具备了“平家人”这一政治身份才能享有的政治特权接下来,笔者以日本战国时代为例,对“政治身份”做一个阐述。日本战国时代是非常典型的封建等级制社会,因而“政治身份”在战国时代的政治博弈中极其的重要。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身份主要表现为姓氏和官位。日本人的姓氏之多绝对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据说日本人的姓氏超过了10万个而且可谓是千奇百怪,但是日本人的姓氏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姓氏。日本人真正的姓氏在战国时代属于一种典型的显示身份地位的政治赋权。日本只有四个氏族:平、源、橘、藤原,所有公卿和武士的血统都可以归于这四个氏族,后来在秀吉的时代又加上了丰臣氏。相比于5个氏,姓也没多少,只有8个。即:真人、朝臣、宿弥、忌寸、道师、臣、连、稻置。这个其实成了天皇赐予的爵位,而且不是人人都有,所以大部分日本公卿和武士只有氏,没有姓。比如信长的姓氏是平朝臣,家康的姓氏是源朝臣(朝臣是有权有势者的爵位,姓朝臣的都是大人物)。有种说法是秀吉的丰臣姓氏,其实是丰氏臣姓,所以秀吉其实是姓臣,出自丰氏族。至于是丰臣氏还是丰氏,仍然有争议。一般还是认为秀吉的姓氏是丰臣朝臣。因为秀吉用丰臣氏笼络了不少政治人物,那些获赐的人可没有朝臣或臣的爵位,但也是自称丰臣而非丰。不过也可能是秀吉买一赠一,进了丰这个氏族,自动获得臣姓这个爵位。除了姓氏之外,还有家名。这个家名,又称名字或苗子,比爵位姓在外人看来更像是姓。家名就是日本人每家门口所挂的那个门牌,日本人有几十万个姓就是说的这个,实际上是日本有几十万个家名。例如:信长的家名是织田,家康的家名是德川,秀吉在做提鞋近侍时的家名是木下等等。三人都是朝臣姓,与爵位姓相比,姑且称之为苗子姓吧。

  工藤姓其实是新一的家名,日本姓中带藤的都出自藤原氏,所以新一他们家在战国时代可不是老百姓这个家名的命名在日本战国时代是颇为讲究的,家名与政治身份直接相关。例如:大量的家名直接就是地名或职业。以某个地名为家名,意味着那个地方归其所有,以封地为苗子,来彰显自己的政治身份。例如:石田三成的苗子姓就是封地。同理,以某个职业为家名,也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比如藤原氏中管木工的武士之家就叫工藤,标准的富贵之姓。又比如:犬养。这个姓在中国人看来很搞笑,在日本可不一样,养犬养鹰的就是所谓的朝廷鹰犬,那可是掌握了间谍警卫之权,妥妥的重臣之姓。在战国时代,只有公卿和武士才有家名,老百姓是没有的,因此当时的家名可以说是相当重视的。后来的千奇百怪的家名都是明治维新以后,没文化的老百姓随便取得,甚至是官吏在登记时给老百姓随意编的,上了户籍册之后就延续下来了。

  姓鹰狩的人和犬养一样在日本古代,一般人根本不敢招惹家康在改姓德川之前的家名是松平,战国早期的著名人物松平清康就是德川家康的爷爷。家康所改的苗子姓德川,其实原本是得川,这是个地名,之所以改成了德川,是因为德字更好,可见战国时代对家名的命名也是要斟酌一二的,绝非后来的老百姓那么随意。在日本战国时代,政治身份与姓氏和官位直接相关,在当时姓氏与官位的顺序是姓+官位+名,例如秀吉的自称是羽柴筑前守秀吉,很多时候名字是不说的,日本也有避名讳这种观念,秀吉一般就自称羽柴筑前守。还有个全称,例如:平朝臣织田上总介三郎信长,上总介是官位,三郎是称号,还有的会给自己加上外号、法号等,所以信长一般称织田上总介。又比如:源(氏族)朝臣(姓)武田(苗字)大膳大夫(官位)晴信(本名)入道德荣轩信玄(法名),所以信玄其实是法名。这里的官位之名源于朝廷亲授的正牌官位其实很少,大部分是主公封赏的【明博体育】,尤其是左右卫门和兵卫,一般是荣立军功的武士获赐的封赏,为了与其他卫门和兵卫区分开来,会在前面再加一字以便识别。由于行文时名字不加在后面,很多不怎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不为人知了,例如秀吉的父亲木下弥右卫门,其名字现在已不可考。鉴于秀字是木下家通字,他可能是叫木下秀弥。还有些政治人物非常有名,其名字在史料中有据可查,但也很少提及,例如秀吉的两任军师竹中半兵卫和黑田官兵卫,半兵卫名叫重治,官兵卫名叫孝高,他们的名字知道的人反而不多。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近现代行文中有尊称其为信长公、家康公、信玄公、谦信公等等,但其实在战国时代是不会如此称呼的,甚至于这么称呼也属于大不敬的行为,别看后面加了个公好像是个尊称。

  名字其实在战国时代不怎么在正式场合公开提及,而且战国人物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名,例如谦信的名字其实就改了很多次【明博体育】,最后使用的谦信其实是法名。家康的名字在他政治生涯的初期基于政治原因也改了好几次,战国人物改名字很常见,比改姓氏频繁得多了。在战国时代姓氏和官位是最重要的,至于叫什么名字很多彼此不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在战国时代一般也不会直呼其名或者当面去问对方叫什么名字。与名字相比【明博体育】,姓氏就不一样了。姓氏在战国时代非常的重要,姓氏就是政治身份。姓氏分氏族和苗字,氏族类似于宗家,苗字类似于分家。例如丰臣氏就是宗家,在其之下有着诸多的苗字分家。所有的苗字一族最后都承认丰臣氏是他们的宗家【明博体育】,他们是丰臣氏出身。在丰臣氏之前,最令武士们趋之若鹜的是源氏之下的苗字,例如家康就攀上了源氏之下的苗字姓德川。苗字姓在同一个氏族之下也是有等级差别的,例如家康攀的德川氏其实不上档次,德川不过是源氏中的一族清和源氏之下的苗字,而且这个德川氏并非什么名门望族,在三河就是个小角色,而且不叫德川,原本叫得川,是家康在求朝廷帮忙改姓时把得改成了德,原因是德字更好。不过德川的含金量不在于姓氏本身,而在于德川氏是家康利用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关系通过走天皇的门路得到敕命准许使用的姓氏,与姓氏一同下赐的还有朝廷正牌的从五位下三河守官位。德川氏有了天皇权威的加持再加上随同于姓氏而来的三河守官位,德川这个姓氏这才摇身一变、金光闪闪了。家康能改姓德川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德川与松平家有关系(松平家曾经招赘的某个上门女婿是德川家的人),其实主要原因是家康的父祖松平氏与朝廷公家的一个大人物有很深的关系,这个大人物名叫近卫前久,时任关白(松平家可能就是靠着做近卫家的包税人发的财,起的家)。正是这个近卫前久在朝廷中为家康使力,这才让天皇发下了敕令。这个近卫前久对于家康非常的重要,可以说是家康的大贵人,正是他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几次在关键时刻帮了家康,这才成就了其日后开创德川幕府的宏图伟业。不过最初的改姓,德川其实是藤原氏下的苗字姓,因为近卫前久是藤原氏的大家长(藤原氏长者),所以家康在前久的帮助下改姓其实是投入了藤原氏的门下。后来家康一跃成为秀吉政权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大佬,这才又改回了源氏一族。不过家康在天正16年(1588)秀吉行幸聚乐第时,各大名献上的效忠誓词中,家康将德川改回源氏本家,离开了藤原氏宗家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家康如果是藤原家的人,那他就有继任关白的理论上的接班权(关白按惯例必须是藤原五摄家的人才能担任,秀吉最初也是为此认了近卫前久为义父),这是秀吉绝不能允许的。结果改回源氏,反而给了家康日后接任征夷大将军的机会,使得家康在关原合战后建立了幕府政权,竟然由此开创了江户幕府三百年的基业。在同一个氏族之下,政治身份靠什么保证?如何迅速提升?都是丰臣氏一族,苗子姓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别?对政治身份有什么影响?这里就要谈到一种特殊的政治身份:“秀吉的妾室”。在秀吉获得天皇赐封丰臣氏之后,羽柴、木下都成了显赫的苗字被秀吉赏赐了。此外浅野、杉原作为秀吉的妻族也最早加入了苗字一族,再后来苗字一族急速的扩大,织田和浅井随着茶茶的嫁入也加入妻族苗字序列,还有之前和后来秀吉所纳的诸多妾室,这些妾室身后的名门望族都随着女儿嫁入丰臣家而实现了“攀亲附贵”,他们也成了丰臣的亲族人。秀吉纳妾专挑名门望族下手,不论身高、胖瘦、长相,后世人称其因为出身低贱,因而“痴迷血统”,只要出身高贵,矮点、胖点、丑点都没关系。其实这是个误会,秀吉此人固然好色,但是纳这些妾却是完完全全的政治行为,秀吉看中的是她们背后的妻家势力,相比于秀吉的好色,这些势力更有攀上丰臣氏的政治需求,通过婚姻,可以使他们家门本来的姓氏一跃成为丰臣家族中高人一等的苗字(妻族苗字)。例如:秀吉的侧室京极龙子,又称松之丸殿。她就是京都公家势力为了攀秀吉的亲戚,从而加入丰臣氏庞大的族人队伍,而献给秀吉的。从京极氏咸鱼翻身可以看出,姓氏和官位在战国时代的政治博弈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力。

  京极家是室町幕府时期北近江的守护,系幕府将军的嫡系近臣,官居从五位上中务少辅,武家高位左近卫少将才是正五位下,只比京极家的官位高了一级而已。战国时代开始后,有枪才是草头王,高次的父亲高吉先后跟随足利将军义辉和义昭,亲身经历了幕府权威的衰落和陨灭,京极家在北近江的统治也随风而逝了。北近江大豪族浅井家崛起之后“下克上”取代了京极家对北近江的统治,浅井家为了取得合法性也为了得到朝廷公家的承认,让浅井长政的姐姐浅井福嫁给了京极高吉,生下了女儿京极龙子、嫡长子京极高次和次子京极高知。因为这桩婚姻,浅井家得到了朝廷的承认并被旧幕府势力和近畿势力接纳,以京极家的名义取得了对北近江的统治合法性(京极家是守护名义上统治,浅井家是守护代实际上统治,双方因为一场婚姻达成了妥协)。说起来京极高次既是浅井长政的外甥,也是北近江豪族“名义上”的主公。后来浅井长政因为反对信长不幸战败,北近江被信长给收入囊中,并且分封给了秀吉。北近江的豪族于是集体加入了秀吉的家中【明博体育】,并形成了后来的近家臣团。京极家支持浅井家,结果站错了队,却没有被信长惩治,反而在信长时代得到了近江5000石领地封赏。但是本能寺之变时,京极家又附从逆贼明智光秀,参与了进攻秀吉的居城长滨城。京极家联合女婿若狭武田家一起出兵北近江,意图趁着本能寺之变的混乱局势一举夺回北近江的统治权,可惜又站错了队导致女婿武田元明兵败切腹。京极家原本应该作为从逆乱党被处罚,但是京极家却意外的被秀吉给原谅了,还莫名其妙的发达了。后世人扑风捉影称秀吉个大色鬼沉迷于高次的姐姐龙子的绝世美貌,为了要获取近畿名门京极家的美女的芳心,于是很大方的放了京极家一马,其实不是。京极家能够得到秀吉的原谅,还能把女儿嫁给秀吉做了侧室,其实是朝廷公家在其中使了力道,秀吉不过是卖了朝廷一个面子。赦免有罪之人,还给个不错的待遇,是秀吉一贯的作风,其中又有朝廷说情,秀吉犯不着把一个仅有5000石的名门望族赶尽杀绝,而且京极家是北近江的“守护”,出兵自家的领地,朝廷周旋起来也有余地,并且不排除京极家是被朝廷推上前台表演的,在本能寺之变时之所以附从明智光秀,是受到朝廷公家的指使。其实不仅仅是朝廷公家慧眼独具发掘了京极家这只潜力股,秀吉也看到了京极家的重要政治影响力,秀吉的死对头柴田胜家也不傻。胜家在清州会议后,得到了北近江领地和秀吉的长滨城,在娶了浅井长政的妻子市夫人之后,他还要娶京极家的女儿龙子(长政姐姐的女儿)。这门婚事究竟成没成,史料中说得不太清楚,可能是嫁过去了。不过秀吉随后为信长公举办了葬礼,这葬礼一搞,京极家就傻眼了,秀吉势力这么大,谁是近畿的主人还用问吗,怎么又站错队了呢?京极家站队从来就没有站对过,在长政与信长之间站了长政的队,在光秀与秀吉之间站了光秀的队,在胜家与秀吉之间站了胜家的队,后来的关原合战大概是“学聪明了”两面都站队,结果又站错了,零站对率还能发达真是姓氏和官位就是王道啊。在贱岳合战后,京极龙子没有陪着胜家殉葬(胜家败亡后没有拉上任何人给自己陪葬,任大家自谋出路,市夫人是自愿和胜家一起自尽的),而是被京极家做主,由朝廷公家牵线又嫁给了秀吉。后世人以为京极龙子是由于美貌绝伦,才让这么多大人物都哭着喊着要娶进门。因为在胜家之前,龙子早就是了,她是若狭守护武田元明的妻子,若狭守护武田家在本能寺之变时也附从了明智光秀,结果遭到剥夺领地的处罚(若狭在清州会议上给了丹羽长秀),武田元明切腹自尽,龙子实际上是寡妇,胜家还惦记着。娶了织田家第一美女市夫人还不过瘾,还要朝人家寡妇下手。秀吉更甚,若不是市夫人陪着胜家自尽了,秀吉肯定会把胜家的老婆照单全收的。不过,没有任何的当时的材料能够证明京极龙子是个白富美,时人品评的美女排行榜上也不见京极龙子的芳名,说不定还是个矮黑丑呢,但这并不妨碍胜家和秀吉这样的大人物你争我夺,垂涎三尺。京极家虽系名门望族但是已经落魄,却因为近在秀吉政权内权势熏天,于是又有了发家的本钱,作为近江人曾经的宗家,家世显赫的京极家获得了多方势力的重视。先是得到了京都公卿势力的青睐,京极家的女儿得以嫁给秀吉做了侧室。后又得到了秀吉的青睐,京极高次娶了阿初(茶茶的妹妹),一跃成为丰臣政权的皇亲国戚,一时间风光无两。可惜好日子没有几年,随着秀吉的逝去,京极家面临纠结的选择。面对德川家康的“青睐”,京极家是两面下注,一面京极高次四处声言自己是秀吉的托孤之臣,决心誓死追随自己的外甥秀赖;一面弟弟京极高知却投靠了德川家康,原本是“万全之策”。结果在关原之战时,京极高次突然背叛了西军,独自率军3000人从关原返回大津城发动叛乱,致使西军一万五千人被迫离开关原前往平叛,西军少了这一万五千人成为关原之战战败的重要原因。若是京极高次始终忠于秀赖,在关原战场西军就有一万八千人的生力军,战争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摸样了。京极高次和小早川秀秋成了日本战国史上著名的“白眼狼”,当然也都没有好下场,关原合战后不久就先后不明不白的“病死”了。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谈到秀吉的妾室,这里还要再提及一个有名的女人:甲斐姬。她就是后来小田原包围战时,在忍城笼城战中大放异彩的著名的东国姬武者【明博体育】,石田三成据说因为此战的败绩被当时人笑话了很久,其实这是后世的胡编乱造。石田三成在忍城战中牛逼的不行,并且圆满的完成了秀吉交办的任务,而这个甲斐姬也借着忍城战的万丈光芒和城代成田泰季一起名留史册了。之所以提及甲斐姬,是因为甲斐姬被后世封为东国第一美女,原因就是秀吉特意嘱咐石田三成去了之后要帮自己留意着这个大美女,千万不要给伤着了。在小田原城开城之后,主家北条家已经投降,忍城已经没有为主家而战的大义名分了,因此在秀吉的宽大下也开城了。据说忍城冥顽不灵、负隅顽抗,却没有遭到秀吉的惩处,就是因为这个甲斐姬美得不要不要的,只要成田氏长肯把自己的女儿甲斐姬献给秀吉,那成田家对抗王师所犯下的严重政治罪行就不追究了,你说这个甲斐姬得有多漂亮!后世人往往喜欢把秀吉对于敌对势力的宽大引到一些野史秘闻之中,而忽略了这当中真实的政治博弈。其实当时的忍城水攻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政治意图在其中。关于甲斐姬的史料实际上并不真实,后世演绎的成分很大,能够大致确定的是忍城战中确有甲斐姬的身影,而且她也确实成为秀吉的侧室,至于说她究竟有多英姿飒爽,史料中事迹多半是后来人给添油加醋、夸大其词了。虽然甲斐姬的传说真假难辨,但是成田家和忍城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忍城笼城战这一仗也是真真正正打过的。笼城战后,成田家交出了忍城,转为蒲生氏郷的家臣,驻防蒲生家重镇福井城,领地只有1万石,后来因为甲斐姬成了秀吉的妾室,成田家一跃而为皇亲国戚,受封下野国乌山城2万石大名。一个小人物,就因为女儿美的关东闻名,得以被秀吉宠幸,全家跟着鸡犬升天了,这也可能是后世人封其为东国第一美女并被演绎成丰富的逸话故事的原因。其实,成田家可不简单,绝非后世想象的小人物。有一则逸话讲的是甲斐姬的爷爷成田长泰装逼的故事。成田长泰在上杉谦信包围小田原城的时候,也像后来秀吉包围小田原城的时候一样,狠狠的出了一把风头。上杉谦信在围攻小田原城不克之后,来到鹤冈八幡宫举行就任关东管领的大典,在接受关东武将们的夹道欢迎的时候,赫然发现在一群老老实实跪着的武将中居然有一个人鹤立鸡群、与众不同,他昂首挺胸抬着头平视上杉谦信。上杉谦信大怒,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这是要造反呐,还有没有一点规矩了。于是谦信上前,举起手中的扇子敲了一下长泰的头(也有说把长泰的乌帽子给打飞了,打飞乌帽子这事对于武士而言确实是莫大的屈辱),长泰事后感到名誉受到了侮辱【明博体育】,于是公开宣布要投靠小田原城的北条家。谦信的家臣们要求治长泰的罪,不过谦信后来称自己当时不知道长泰原来有抬头的特权,所以是自己不好,长泰此举情有可原就没有追究。这个故事既突出了谦信的大度,也表明了长泰装逼成功。此事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不过背景可并非像逸话中所言,仅仅是因为长泰有抬头见主公的特权,而谦信不知情。这个故事背后的政治博弈,大约可以说明秀吉时代成田家为什么要死守忍城,以及秀吉为什么对成田家网开一面还纳成田家的女儿为妾。上杉谦信原本不姓上杉氏,他姓长尾氏。因为谦信这个人比较牛逼,在关东管领上杉家被小田原城北条家给打得土崩瓦解之后,上杉把关东管领和上杉姓氏让给谦信继承了。谦信拥有了上杉家的家名和关东管领的权威,开始接过上杉的大义旗帜强势进入关东地区与北条家争锋。北关东地区原属上杉氏的豪族们大喜过望,纷纷向谦信聚拢过来,组成了一只号称十一万的大军直奔北条家而来,北条氏康见状,下令小田原城笼城拒敌。小田原城包围战的结果令北关东的豪族势力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发现谦信根本就不是真心要带领大家来拿下小田原城的!北关东豪族势力非常急切地希望谦信带领大家一鼓作气灭了小田原城北条家,可是谦信有他自己的意图,他要留着北条家!北关东豪族势力与谦信因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暗战,成田长泰其实是被北关东豪族势力推举出来的代表,由他来代表大家向谦信表达抗议之意,这才发生了鹤冈八幡宫的那一幕场景。长泰见主公不拜其实就是在表达抗议之情,向谦信表态北关东豪族势力在谦信没有带领大家灭了北条家之前,不支持谦信就任关东管领!谦信因此才对长泰恼火,不过长泰后来宣布投靠北条家,谦信也无可奈何,因为就任关东管领实际上并未让谦信能够拥有足够的权威来控制北关东豪族势力,强行惩罚长泰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糟糕。为什么谦信不肯一鼓作气灭了北条家呢?从谦信明明就任了关东管领,却听任成田长泰投靠北条家就可以看出来,谦信对于原属上杉家家臣的北关东豪族势力缺乏有力的支配手段和制约手段。这可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够拿下小田原城引起了北关东豪族的不满才导致的大家怨声载道,而是因为谦信作为一个外来的继任者,拿这些地头蛇一时半会的还真没有办法!他自己从越后带来的力量还不足以控制北关东的政治局势,在北关东地区,谦信事实上又没有建立起依附于自己的嫡系力量和附己力量,这就使得谦信在关东的政治基础非常的脆弱,这是谦信有意要放北条家一条生路的不可言说的隐秘缘由。谦信就任关东管领,接过了上杉家的家名,他是要来关东进行政治统治的,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呢,不是灭掉北条家,而是要在关东地区建立起他谦信领导下的上杉家的统治秩序,这就需要一支拥有足够强大的、能够控制政治局势能力的嫡系力量和附己力量!留下一个强势的北条家,有了共同的敌人,朋友才不会变成敌人!谦信才能在与北条家的关东争霸战中一步步的建立起自己的嫡系力量和附己力量,在北关东地区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统治秩序,到那时才是北条家的末日。如果一下子真的攻破了小田原城,北条家就此灭亡了,得益的并不是上杉谦信,而是那些北关东的豪族势力,他们作为地头蛇,近水楼台先得月,将会在关东地区新的混乱割据中更加蛮横无理、不服管束。到那时关东失去了强大的敌人,面对乱哄哄的豪族割据,谦信失去了组织和发动战争的舆论支持,不能再将大家组织起来打大仗,谦信自己的嫡系人马力量又不够,面对四分五裂、划地称王、野蛮生长的豪族割据,实在不如留下北条家,让谦信可以有个强大敌人在外部威胁,从而在内部将大家组织起来,在自己的领导下打大仗。通过战争的过程,谦信可以在北关东的豪族势力中不断地吸收、接纳、消化,从而建立起自己在关东的嫡系力量和附己力量。北关东的豪族势力原本期望谦信带领大家一鼓作气一举灭了北条家,把关东地区变成豪族们的天下,结果大家失望的发现,谦信来到关东是来统治大家的!这下豪族们和谦信的政治诉求南辕北辙了,于是十一万大军在谦信就任关东管领之后顿时做鸟兽散,大家无视谦信,纷纷回到自己的领地上占山为王去了。在这种背景下,谦信自然不可能严厉惩罚公然藐视自己的成田长泰了,因为长泰的意思其实是大家的意思,他只是大家推出来的代表人物,表达的是大家的意见,不过好在没有撕破脸,长泰表示自己有不拜主公的特权,谦信也推说自己不知情,彼此都有台阶下。双方真要撕破脸,面对占山为王的豪族割据势力,北关东面积如此广阔的地区,谦信从越后带来的那一万人怎么能够的了呢,疲于奔命还不够塞牙缝的呢,一旦被地头蛇算计,不知在哪次讨伐中就可能翻了船一败涂地,反葬送了一世英名。谦信军事生涯中的一个著名的大败仗就是在关东讨伐敌对势力臼井城时被前来增援的北条联军给打得大败。从甲斐姬的爷爷装逼的事迹就可以看出来,成田家在北关东地区可不是一般的政治势力,成田家是北关东豪族势力推出来的政治代表人物,代表了北关东本地豪族势力的利益,为他们说话,替他们站台。上杉谦信够牛逼了吧,罔顾北关东豪族们的诉求,成田长泰自然而然要站出来代表大家发声。成田家在北关东的政治代表权并非是长泰自己要出风头,他并不是在装逼,而是真的逼格高。成田家是上杉家在北关东地区的“被官”,所谓被官就是代表了主家的权威,在当地代替主家完成主家交办的一系列任务,比如说征税权、比如说治安权,都在被官的手中【明博体育】,其实就是被官得到了主公授予的在当地的政治领导权,说白了就是当地的土霸王,主公不能直接管理当地的豪族,得通过被官间接管理。从被官制度可以看出,所谓的关东管领根本就没有关东的政治统治权力,关东管领的真实实力其实是很有限的,只是在关东四分五裂、豪族割据的政治现实下,关东管领因为拥有朝廷的大义名分和武家高位成为关东各方势力的政治仲裁者和纷争调停人,相当于关东自己的“小朝廷”。关东管领要是不知进退,侵犯了关东豪族的政治底线,自然也会被关东豪族分分钟教做人。关东管领之职早在战国时代开始之前就已经分裂了,扇谷上杉氏(上杉氏支流,嫡流山内上杉氏才是正牌的关东管领)、堀越公方、古河公方、小弓公方都是从关东管领之职中分化出来割据了关东一隅之地,在关东豪族的支持下,反把前来讨伐的关东管领打得抱头鼠窜。成田家是上杉家的被官,也就是本地豪族们的首领,自然有资格代表大家出来与主公谦信交涉了。成田家事实上并不是关东管领上杉家唯一的被官,被官受主公委托负责管理当地的豪族,这地区一般不超过国内一郡或者数郡的范围,而北关东地区有好几个国,郡就更多,因此被官也不少。这又可以看出成田家的厉害了,因为长泰不仅仅是豪族推举出来,他还是被官推举出来的,在被官中,其他人也唯成田家马首是瞻!为什么成田家在被官中的逼格也这么高呢?因为成田长泰的政治身份可不一般。成田家的家世显赫,家门显耀。成田家是武藏国的名门望族,他的祖先是藤原氏,成田这个苗字是藤原助广的改姓,藤原助广改苗字为成田太郎,成为成田一族的先祖。藤原助广的父亲名叫藤原式部大夫任隆,是藤原家族派往武藏国的国司,这可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事(十世纪、十一世纪),距今至少有500年了,也就是说成田家做武藏地头蛇做了500年!藤原任隆的父亲是谁呢?藤原任隆的父亲是藤原道长!对日本历史不熟的人可能不知道藤原道长是谁,简单的说他是平安时期藤原家族的大家长,正一位太政大臣,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天皇做了皇后,日本历史上的“一门三后”说得就是他藤原道长,藤原道长曾经做了一首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遥想当年藤原道长志得意满的神情,他的权势有多大了。成田家是藤原道长的直系血脉【明博体育】!藤原家的女儿是天皇的御用女人!如此说来,成田家的女儿,真以为是小人物吗?那可是天皇的真亲戚,有血缘关系的!成田家正是因为有着独特的政治身份,所以逼格才如此之高,可以有不拜主公的特权!这可不是主公授予的,而是他成田家与生俱来的天赋之权!成田家可以不拜主公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始于平安时期,源八幡太郎义家来到关东地区之后,成田家的祖先得到了义家的许可可以不必下拜。从此以后,成田家就有了不拜主公的特权,因为有人质疑的话无疑就是在挑战八幡太郎,谁要是认为自己比八幡太郎还有权威(源义家是关东武士的鼻祖,源氏一族乃至所有关东武士的弓马之术、作战方法、行军阵列等等,全是由源义家最先规范化并传于后世的),那自然可以要求成田家拜见,这简直就是不自量力、自取其辱了,因此后来五百年间,成田家不拜主公的特权得到了默认。成田家正是因为家名和特权,这才成了北关东地区的第一被官!据说,上杉谦信在出兵小田原时,看中了成田长泰的老婆!谦信要求长泰之妻伊势作为人质随军出征,这本身就可以说明成田家的身份不一般,成田家的人质竟然可以起到约束北关东豪族不轨行为的作用!不出意料,谦信看中人家老婆这事也被后人编成了段子,说是伊势的美貌和自己的孙女甲斐有得一拼【明博体育】,所以连谦信这样严于律己、克欲守节的正人君子都动心了,假公济私硬要了人家老婆。成田长泰当然不干,这不是沦为笑柄了嘛,于是在鹤冈八幡宫长泰拒绝臣服,其实是为了向谦信讨要自己老婆,谦信舍不得还,还打了人家老公,这下绿帽子长泰彻底不干了,转身投靠了北条家。谦信自知理亏,也就没有治长泰的罪。从长泰和谦信的博弈来看,成田家后来死守忍城还奇怪吗,他们是北关东本地豪族的利益代言人,在秀吉来了之后,当然也要让秀吉明白这一点!秀吉明白了,他派遣了石田三成具体去做这件明白事,并且后来还娶了成田家的女儿。甲斐姬的背后是北关东的本地豪族势力在撑腰!不过当然这也并不能说明甲斐姬就不漂亮,事实上据史料上说甲斐姬长的挺好看的,“关东一枝花”绝非浪得虚名(藤原家族的人非常注重对女儿的培养,全日本都知道藤原家族的女儿是天皇)。不过秀吉惦记甲斐姬恐怕并非其美丽的容颜,应该主要还是背后的政治博弈在起作用。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明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8678号-21

    Copyright 明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