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博体育】“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西北大学召开

  (记者 陆航)国别区域研究源自世界整体化进程中各国顺应对外交往中的现实需求而对域外知识的一种常识性探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世界史是参与区域国别研究最早、关联度最高的学科之一,在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4月21--23日,“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暨西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区域国别学院成立大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路径,为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民主建国会陕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忠民,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立宏,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清共同为西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区域国别学院揭牌。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振磊主持开幕式。

  国别区域研究源于从本国发展需要而开展的对域外知识的探究。郭立宏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为主动把握时代大势,积极谋划未来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西北大学顺势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区域国别学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希望西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区域国别学院在建设上要高端定位、高位运行,力争实现理论上有创新、实践上有突破、服务上有水平、培养上有质量。

  经过十余年实践,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林表示, 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建构入选202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亟待深入探索的重大命题。他提出,一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构建中国特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二是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为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加强国内外校际合作,建立共享知识平台。

  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是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梁占军教授提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区域国别学作为“大国之学”乘势而上,大有可为。当今学术界普遍把国别区域研究视为一国对域外知识体系的建构,但对其内涵与外延尚无公认的精准定论。区域国别学的本质是域外地区或国别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利用,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做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一是要注意衔接好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明博体育】,要实现融会贯通,避免随意嫁接;二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出国门到研究对象国学习考察;三是世界史学科应主动拓宽研究领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史学的资政功能。

  国别区域研究开拓了知识创新的新天地。如何准确把握区域国别交叉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学科交叉的辩证关系?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教授提出,外国语言文学与世界史是支撑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学科,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既要发挥外国语的工具优势,又要利用世界史构建的知识基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上,区域国别学应占有一席之地【明博体育】。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二是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实践;三是将“三大体系”建设与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充分结合;四是发挥区域国别交叉学科的独特优势。

  世界史是最早涉及国别区域研究的学科之一。新中国探究域外知识的起点可以前推至20世纪60年代。首都博物馆原馆长【明博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小凌表示,区域国别学为补齐世界史学科短板提供了契机:一是补全研究领域空白;二是加强语言能力建设;三是扩大专业人才培养。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席教授陈志强看来,区域国别学正处于学科建设的“黄金期”,要高屋建瓴做好路径规划:一是积极主动做好学科顶级设计;二是抓好青年人才培养,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三是及时抓住机遇,尽快行动;四是大力鼓励理论创新。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作了题为“牢牢掌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话语权”的发言。他表示,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和学科建设要明显区别与独立于西方话语体。在理论上要理清中国特域国别学的学术发展脉络,在实践上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回应全球文明倡议,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要做到“两头要落地,中间挑得起”。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院长刘鸿武教授以“史地经纬之学与区域国别学:如何两头落地”为题发言。“两头要落地”指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特别是研究对象国;“中间要挑起”指区域国别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中外知识融会贯通,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邢来顺看来,找准世界史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中的定位十分重要,一是要扎实基础研究,为现状研究提供完整的历史视野;二是继续发挥世界史学科自身开放包容的特性,与其他学科互通有无、相得益彰;三是利用文明史研究的相关成果,推动区域国别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上取得理论创新。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教授提出,世界史、区域国别学先后成为一级学科,为国际关系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全球史是世界史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不仅带来审视人类历史与现实进程的全新视野,而且为国际关系的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认为,中东研究肇始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需要,在新时代面临着“三大体系”建设的重大命题。他建议,一是要突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二是以理论创新为导向,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是着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近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肇始于世界史学科建言的国别区域研究异军突起。在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教授看来,区域国别学具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机遇,因此也要承担起“立言、弘文、通事、通心”的时代担当,外语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区域国别的人才培养体系也需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刘泓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国外民族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参考和个案支持”的报告。刘泓研究员介绍了世界民族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提出民族问题研究能够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和实践指导。

  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志龙教授从七大平台建设出发,分别论述了每一种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加强建设的原因,尤其强调了资料平台建设在区域国别学平台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厦门大学美国史研究所所长韩宇介绍了区域国别学在美国学术研究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提醒中国学界在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时不能忽视美国史的研究。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提出,近年来,与西亚非洲地区有关的学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总是以“某大国与西亚非洲某国的关系”进行研究,而并未对地区国家进行系统的跟踪研究,这一缺陷给区域国别研究造成了困难,因此需着力拓展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在发言中结合个人经历,从世界历史、语言教育、实地考察和现实与历史问题结合的四个方面论证了区域国别学是各学科融合的平台。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车效梅在发言中提出,区域国别学的建设过程中应兼顾到地方性院校的学科发展意愿。

  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以文本中的语言研究为基础,这决定了语言学在区域国别学中大有可为。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介绍了西南大学的伊朗国别研究特点,包括历史学【明博体育】、地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并结合自身经历与经验,提出语言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史学科在探究域外知识方面的前期积累,为其深度参与国别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而国别区域研究则为切实发挥世界史的资政功能、拓展社会服务提供了路径。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论述了区域国别学与世界史的关系。他认为区域国别学带给世界史机遇,也同时给世界史带来挑战。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处长王泰从四个角度对马晓霖教授在发言中针对世界史学界提出的疑惑进行了回应,他提出在建设区域国别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六个方面的问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蔚磊讨论了区域国别研究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区域研究中语言发展的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副教授梁道远在发言中重点讨论了中东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人才的培养问题。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前所长黄民兴教授追溯了建国以来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历史,特别强调了地理学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性。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回顾了历史上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目的,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区域国别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需要打破西方中心论,强调中国观点、中国立场和中国话语权。

  据悉【明博体育】,西北大学历来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依托中东研究所、外国语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和叙利亚研究中心等机构,在世界史学科建设基础上培养了大批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区域国别研究院和区域国别学院成立是西北大学在新的形势下促进本校区域国别研究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明博体育】,区域国别研究院将整合中东研究所、丝绸之路研究院和叙利亚研究中心等全校相关机构的力量,继续加大对西亚、北非、中亚和南亚的研究,以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区域国别学院将挂靠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依托西北大学深厚的区域国别研究,利用该院的外语优势,着力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西北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建设世界史学科,同时支撑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实现两个学科的良性互动,进而为建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略提供帮助。

  此次会议由西北大学社科处主办,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外国语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承办,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叙利亚研究中心协办。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明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8678号-21

    Copyright 明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Rights Reserved.